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925体育 > 925体育介绍 >
《红楼梦》贾政遭昔日奴才羞辱,报应降临,生活困窘靠远嫁女儿接济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23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01

在贾家享福六十余年的贾母,终究未能抵御疾病的侵袭,不幸离世,享年八十三岁。

随着贾母的离世,曾经辉煌无比的贾府也彻底走向了落败。

在原著中有这样的描述:“贾政扶着贾母的灵柩准备回南方安葬,不巧的是,途中遇到班师凯旋的军队和船只经过,导致河道变得十分拥挤,无法快速前行,这让贾政一行人在途中心急如焚。”

盘算下来,所带的盘缠已然不敷使用,无奈之下,贾政写了一封信,派人送到赖尚荣任职的地方,想借五百两银子应急,并让人沿途迎接送银之人,以满足一路上的需求。

然而,赖尚荣在回信中诉说了自己的难处,只备上了五十两白银。

贾政得知后勃然大怒,立即命家人将银子原封不动地送还回去。赖尚荣收到退回的银子和信件后,意识到自己办事不周,于是又添了一百两,托来人带回,希望他们能帮忙说些好话。可来人却不肯带回,直接放下东西就走了。”

那么,赖尚荣究竟是谁?贾政为什么偏偏要向他借钱呢?

赖尚荣是赖大的儿子赖嬷嬷的孙子,他自幼被视为贾府的家生奴仆,后来被放为自由身。他曾受贾府恩典得以捐出前程,后来又求得贾府相助,最终被选为知县。

由此可见,赖尚荣算是承蒙贾府恩泽的人。当年他当官之时,赖家曾大摆三天酒宴,邀请贾府的主子们参加,而贾府众人也都前去捧场。

赖尚荣虽然出身低微,但因祖母和父母在贾府得势,他自幼便过着与贾府主子无异的生活,养尊处优。

归根结底,赖尚荣是得益于贾府的人。

贾府落败之后,贾母去世,贾政在扶贾母灵柩回南方的途中遭遇阻碍,盘缠短缺,所以首先想到了赖尚荣。

由于赖家和贾家关系极为密切,赖家深受贾家恩泽,且赖家兄弟又是宁荣二府的管家,说白了,赖家能有如今的地位,全靠贾家的支持。

说得再直白一些,赖家这一大家子之所以生活富足,是因为他们一直寄生于贾家,从贾家获取了诸多利益。

还记得探春管家时曾提到,贾府小姐们的胭脂水粉都是依靠家里采买的,然而每每买回来的都是最次等的,根本不能用,所以小姐们只能派自己的嬷嬷丫鬟重新去购买。

仅从这胭脂水粉一项就能看出,负责采买的人在这其中贪了不少钱。更何况贾府家大业大,能从中谋取私利的地方数不胜数。

由此可见,赖尚荣绝非掏不出五百两银子的人。他不借钱给贾政,一是担心贾政日后还不起;二是或许带有几分鄙视;三是人性本就如此,有拜高踩低的一面。

贾政出身世家大族,有着极强的自尊心,即便家道中落,依然保持着世家老爷的气节,自然会感到气愤。

02

贾政拒绝了赖尚荣的那一百五十两银子之后,赖尚荣心里有些不安,但此时木已成舟,于事无补了。

尽管赖尚荣脱了奴籍成为自由人,但他骨子里始终摆脱不了奴才的眼光和格局,这也注定了他在仕途上走不远,这也是其家族出身带给他的局限性。

其实,别说贾家的后代不懂得盛极必衰的道理,即便贾家已经吃了这样的亏,赖家看到了也依然没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贾家会走上这条衰落之路,赖家同样也会。

在贾家兴旺的时候,曾多次帮助过赖家,而赖家在自己发达的时候却不但不感恩,反而看贾家的笑话,这对贾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,对赖家日后的发展也不是好事。

自古以来,水满则亏,月满则溢,盛极必衰是谁都逃不过的规律。

所以秦可卿在临死时托梦给王熙凤,提醒她未雨绸缪,早做准备。

所谓的早做准备,不一定是指准备房屋钱财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,也可以是施恩积德等精神层面的付出,显然赖家没有领悟到这个道理。

不过这也是贾政应得的报应。

作为贾家的主要管家人,他明明知道贾府内部存在腐败现象,却没能好好管理那些有腐败行为的子侄,也没能阻止贾宝玉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最终只能自食恶果。

他也应该尝尝被人鄙视、羞辱的滋味。

好在他在扶贾母灵柩回南方的途中,遇到了海疆的官员,得知镇海统制被钦召回京的消息,由此猜到探春一定会回家。

探春回家探亲的话,必定会出手帮助父亲管理家务,甚至可能会出钱帮助贾府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。

可怜贾政一生共有五个孩子,三儿两女。长子贾珠早已夭折,长女元春也已离世,二子宝玉出家做了和尚,三子贾环生性顽劣不堪,只有庶女探春还能派上用场。

只可惜探春远嫁他乡,即便是回来探亲也难以长时间留在家中,所以贾政只能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时光让探春出手帮忙料理家务。

贾政也到了暮年,与家中这些不孝子弟斗争了这么多年早已身心俱疲。可惜没有一个儿子像探春那样有能力、有担当,更让他感到无奈的是探春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。

不过,探春的出现还是让贾政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。

毕竟还有贾兰这一脉,让他心中仍怀揣着一丝希望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